Sunday, September 11, 2005

Yahoo使大陸記者入獄

文/阿藹

無國界記者指出, 早前被湖南高等法判洩露國家情報而被判入獄十年的國內記者師濤, 是因為雅虎向政府機關提供該用戶的資料而造成的.

據RFA報導, 師濤將自己所寫的報社例行編前會的一份筆記傳送給美國紐約的洪哲勝主辦的《民主通訊》發表﹐這份筆記所記錄的內容是報社傳達省委宣傳部關於社會"穩定工作"的指示精神﹐其中提到"六四"分子準備闖關回國﹐舉行"六四"15周年紀念活動。

不 過中國法院的判決書認定﹐師濤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當前穩定工作的通知》的"重要內容"摘要發給了境外網站﹐構成了"為境外非法 提供國家秘密罪"。 師濤在上訴狀中指出﹐認定這一通知內容是國家秘密﹐乃是國家保密局"事後"確定的密級﹐違背了《國家保密法》的規定。

同時師濤表示﹐傳送給洪哲勝的紀錄內容都是"社情民意"﹐與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等法律規定的秘密內容毫無關係。

Yahoo向大陸政府所提供的資訊是關於用戶的IP資料, ESWN認為, 有某些情況(刑事和詐騙)提供ip是必需的, 這次問題的核心是它幫助了政府鎮壓言論自由. 有關Yahoo如何出賣其用戶私隱詳情如下:

Media watchdog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has
accused Yahoo of being "a police informant for the Chinese regime", following allegations that information supplied by the company helped jail a journalist.

The allegations have once again raised questions about how companies should do business in China and how far they should collaborate with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The Chinese economy is exploding and it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attractive new place for both on and offline firms to do business.

But for media and net based companies setting up a business in China also means adhering to local rules, including tightstate controls of the press and restrictions governing what websites can say.

"Just like any other global company, Yahoo! must ensure that its local country sites operate within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customs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they are based," Mary Osako, Yahoo spokesperson, told the BBC News website.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accepts that Yahoo - and it is not currently known whether the firm volunteered or was forced to supply the e-mail details of Shi Tao - could have encountered legal problems with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if it refused to comply.

But,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said, it is about time that the powerful net firms such as Yahoo and Microsoft that have set up shop in China stood up and were counted, putting an ethical position before their legal obligations.

全文請見BBC News

照片來源:ukslim

這叫做「平衡報導」?

文/葉蔭聰


老師以前教我們要「平衡報導」,不能使新聞故事受某一觀點主宰,要容納不同觀點角度。

但最近才發現,原來「平衡報導」可以另有用途的。

六月二十日的《明報》頭版的標題是:「李嘉誠助港躋身世界醫學網」,為甚麼會殺出這則新聞?我想,編輯是用心良苦的,是為了「平衡」那些反對港大醫學院冠以李先生名字的校友,因為兩則新聞是並列在那個大標題之下。

再細心一看,這個標題的故事完全是李嘉誠基金會的繕稿,有李嘉誠的大相,而內容大概是由基金會董事周凱旋提供,全則新聞幾乎每一段都以「她」作開始。

「她指出,基金會早前捐10億元給港大,... ...」

「她透露,基金會稍後會再捐出約2500萬加元(約1.6億港元)給加拿大一所著名大學... ...」

「她表示,李嘉誠捐款的目的,... ...」

「她說,李嘉誠深愛香港,... ...」

「她指出,李嘉誠認為這是『串連』本地與外地頂尖大學的最好方法... ...」

「她又透露,李嘉誠認為透過提升香港的醫療科研水平... ...」

一個由「她」、「他」主宰的敘事。

正所謂,「平衡報導」中的不平衡,或不平衡中的「平衡」,誠哥,有權力平衡一切對他不利的報導。

照片來源:avierherrero

誰的包容與尊重?———歪讀公民教育委員會「社會共融」短片

文/葉蔭聰
《心 繫家國》短片曾惹起一陣風雨,加上解說及字幕後,好像被我們「包容」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妨歪讀一下公民教育委員會新一輯的宣傳短片,短片鼓吹「尊 重」與「包容」,其實意指「縱使你我的背景、信念、立場或喜好不同」,各位香港同胞,請「包容」一下我們委員會繼續宣揚愛國教育吧!

「包 容」(tolerance)是自由主義重要概念,當年持異見的西方知識分子,遭受王權與宗教壓迫,近年流行的丹布朗(DanBrown)小說《達文西密 碼》及《魔鬼與天使》,當中的歷史角色達文西與伽里略便是典型例子,追求思想及言論自由者,提出「包容」作為社會價值,它漸漸成為現代社會的指標。到了當 代社會,全世界又大談文化多元(multiculturalism),把「包容」賦予更多文化與全球意義。

偷用「 包容」

經歷反對23條及爭取普選事件,以及七一遊行的社會總動員,公民教育委員會叫人避免紛爭,其政治意圖明眼人都心知肚明,它指桑罵槐,短片中搬出一位佛教僧人與教會牧師並肩而行,雖然不倫不類,卻也成功偷用了「包容」這個當代關鍵詞。

「包容」似成為普世真理,但它作為自由主義的概念,在戰後西方國家其實也受過不少人挑戰,這裏試舉兩位人兄,看看他對香港有什麼啟示。

前 陣子收到一封友人的電郵,他告訴我,7月19日,是一位已故學者馬庫色(HerbertMarcuse)的誕辰,現在年輕人大概不認識他,但六七十年代的 歐美,特別是知識青年,無人不識的「3M」(Marx,MaoandMarcuse)之一,他是學生運動的思想導師,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家,雖然在思想 界早已過時,香港比較長情,筆者80年代末念大學一年級時,校園裏還有人(包括筆者)啃他的《單向度的人》(簡體字版),他批評美國這種自命自由的社會, 表面包容一切,其實是「壓抑性包容」(repressivetolerance)。

人民要包容有權有勢者?

什 麼是「壓抑 性包容」?我這裏不用馬庫色的理論語言解釋,不妨用香港的現狀來說明:政府勉強可以包容你每年七一遊行人士,但你們也應包容那800人選特首,也應包容曾 蔭權的管治班子,包容影響力強大的商人勢力,以及包容人大常委對07、08選舉的限制。換言之,原來是人民要求強權及特權包容異見,但不知不覺變成,人民 要包容有權有勢者,不要挑起紛爭。

馬庫色在六七十年代追求一種具有解放意味的包容,對21世紀的香港,更是遙遠。

廣告短 片鼓吹尊重、溝通與和諧,但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日常談話時,當說到「尊重」時,我們其實是想結束溝通,或不想了解對方,例如,你跟人吵架,最後你不想 糾纏下去,你會說:「好了,我尊重你意見,你也最好尊重我的。」然後當然是各行各路,這跟政府官員說話一樣,他/她說「尊重」遊行人士的權利,但你根本不 會知道他/她會如何「尊重」你。

如果有留意歐美思想界,你大概會聽過齊澤克(SlavojZizek)這個名字,這位斯洛文尼亞哲學家兼 拉康(JacquesLacan)式精神分析學家,在歐美走紅,產量豐富(可參見http://www.lacan.com),愛回應時事及流行文化,當 然十分留意我們身邊慢慢出現的這種「你尊重我,我尊你」的文化,他稱之為去除咖啡因(de-caffeinated)的世祇︷

他說,任何 人的信念、立場及價值,其實都具有激情與動力,互相碰撞雖不必你死我亡,但造成各種文化震盪與衝突其實是無可避免,當代社會發展出一種逃避的方法,就是把 自己及別人的所思所想,化成一種「觀點」,一種「見解」,或一種「生活方式」,於是別人便變成於己無關的他者(other),自己則自以為很理性與冷靜; 所以,不同意見的人最好不要太有激情,支持民主也好,支持穩定也好,基督徒也好,回教徒也好,法輪功也好,只要不太激動,便可共享太平。

齊澤克反對這種多元文化主義,鼓吹一種具有激情的鬥爭與結盟,勸自由派知識分子不要空想一個沒有衝突的世界,他的看法是否另一種烏托邦,我們可以再討論,但他對包容尊重的批判,卻值得我們深思。

不要空想沒有衝突 的世界

他 對自由派的包容不以為然,認為只是政治正確的姿態,把人的激情壓抑或轉移了,其實壓根兒沒有消滅衝突鬥爭,有時還在國際舞台改以恐怖主義出現,或布殊式的 軍事國家恐怖主義,在國內,低下階層的憤怒與慾力,由右翼基督教民粹主義接收,自由派的社會包容,平等尊重,例如同志平權、種族差異、女性自主(如墮胎爭 議),理想雖高,卻有心無力面對衝突的世界,跟激動的民眾距離愈來愈遠,自由派的議題,反而變成被攻擊的對象,保守政客及大財團更可以用多元文化作幌子, 置身事外。

今年七一遊行的民陣以彩虹旗示人,除了爭取普選及反官商勾結外,也強調尊重多元及權利,從這個角度去讀公民教育委員會的短片, 可以看出政權如何借取對手「民陣」的措辭,大談尊重包容,由老董及一眾特權階級觸動起的民氣與激情,被化約成「過分執著」與「對人不對事」的噪音,多元民 主聲音變成和諧共融的新秩序,遙遙呼應西九龍皇帝曾蔭權的新天下。

照片來自:.quite.a.simple.trancer.